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877|回复: 0

“小康”出处

[复制链接]

373

主题

986

回帖

1840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1840
发表于 2002-11-17 02:04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“小康”最早出现于《诗经·大雅·民劳》:“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(老百姓也够劳苦的了,今后可以稍稍安定一些)。”但以后经典上用的意思却是《礼记·礼运》中记载的孔子的话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(即鳏)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是谓大同。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为己。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。礼义以为纪,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以和夫妇,以设制度,以立田里,以贤勇知。以功为己,故谋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选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。以著其义,以考其信,著有过,刑仁讲让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执者去,众以为殃。是为小康。”

注意:本帖不讨论与语言文字直接有关的任何问题,回帖者请自重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海浩社区

GMT+8, 2025-9-24 08:14 , Processed in 0.07544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